一、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
	
		
			| 
				课程名称:化工技术经济 | 
			
				课程类别:必修课 □   选修课 √ | 
		
		
			| 
				总学时/周学时/学分:32/2/2 | 
			
				其中理论/实验(实训、讨论等)学时:32/0 | 
		
		
			| 
				授课时间:1-16 周 星期一3-4 节 | 
			
				授课地点:6A-505 | 
		
		
			| 
				开课单位:能源与化工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适用专业班级:2012级化工工艺1班 | 
		
		
			| 
				任课教师姓名:黄斯珉 | 
			
				职称:讲师 | 
		
		
			| 
				联系电话:26882039 | 
			
				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 | 
		
		
			| 
				答疑时间、地点与方式:周三下午7-8节 | 
		
	
	 
二、课程简介
  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,化学技术人员在处理技术问题时,不仅要求技术上先进、合理,还要能从资源、市场、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,提高技术决策的经济效益,《化工技术经济》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化学专业学生的这种能力而开设的。
技术经济是一门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。本学科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,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,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,乃至整个化学工业的能源、资源的利用率,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。
三、课程目标
    1、
知识与技能目标: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,能对化工过程中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初步的综合分析、判断和决策。
    2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培养作为一个化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、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,为未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四、与前后课程的联系
    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完成了无机化学,大学化学,有机化学,化学反应工程,高等代数,计算机技术等课程的学习,具备相关知识。并通本课程学习,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做准备。
五、教材选用与参考书
    1、选用教材:宋航主编,化工技术经济(第2版),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8年;
    2、推荐参考书:苏健民主编,热工参数测量与处理(第2版),化学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,1999年
六、课程进度表
	表1    理论教学进程表
	
		
			
				周 
				次 | 
			
				教学主题 | 
			
				要点与重点 | 
			
				要求 | 
			
				学时 | 
		
		
			| 
				1 | 
			
				绪论 | 
			
				化学工业的概念、特点及地位;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、特点及作用;化工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
			
				了解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2 | 
			
				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| 
			
				经济效益、投资、设备的择旧、成本和费用、销售收入、税金和利润。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3 | 
			
				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| 
			
				可比原则、资金的时间价值、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、资金的等效值及其计算。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4-5 | 
			
				经济评价方法 | 
			
				静态评价方法(静态投资回收期法、静态投资效果系数法、评价标准);动态评价方法(动态投资回收期法、动态投资效果系数法、净现值法、净现值比率法、年值法、内部受益率法) | 
			
				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投资项目的各种经济评价方法,增强经济效益观念,提高效益分析能力。 | 
			
				4 | 
		
		
			| 
				6 | 
			
				不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 | 
			
				盈亏平衡分析(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、线性盈亏分析、非线性盈亏分析、优劣盈亏平衡分析);敏感性分析(敏感性分析的概念、判别因素敏感性的原则方法、单因素敏感性分析、多因素敏感性分析);概率分析(概率分析的目的、期望值与标准差、投资方案风险分析);风险决策(期望值分析法、方差分析法) | 
			
				强调树立不确定性概念的重要性,增强学生正确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。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7 | 
			
				技术经济预测方法 | 
			
				预测的概念、作用、特点、分类及基本步骤;定性预测的方法(专家调查法、聚合意见法);定量预测方法(时间序列法、回归分析法)。 | 
			
				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技术预测方法和研发项目的评价方法,增强学生在化工研发工作中的决策能力。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8-9 | 
			
				项目可行性研究 | 
			
				可行性研究概述;市场研究和生产规模;原料路线和工艺技术的选择;厂址选择;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;项目的财务评价;项目国民经济评价;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。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4 | 
		
		
			| 
				10-11 | 
			
				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| 
			
				技术改造的含义、特点、类型、内容及基本原则;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(技术改造的企业经济评价指标及计算);设备更新概述;设备寿命和经济寿命的计算;设备更新决策。 | 
			
				本章重点探讨化工生产设备的若干技术经济分析和决策问题。 | 
			
				4 | 
		
		
			| 
				12-13 | 
			
				生产管理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优化 | 
			
				生产计划的优化(生产计划的概念、决策和优化方法);生产作业计划及优化。 | 
			
				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方法。 | 
			
				4 | 
		
		
			| 
				14-15 | 
			
				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技术经济分析 | 
			
				技术创新的概念、作用、分类、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;产品创新-新产品开发;化工研究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(研究开发的技术评价、化工研究开发的经济评价)。 | 
			
				让学生认识技术创新的作用,掌握其基本概念,并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。 | 
			
				4 | 
		
		
			| 
				16 | 
			
				复习 | 
			
				提出重点,全面复习,答疑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2 | 
		
	
 
七、教学方法
    1.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包括图片,视频等多媒体手段,图文并茂、生动讲授课本内容。
    2.重视学以致用,通过实例分析,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。
八、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
    1、学习本课程的方法、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。
       如前所述,测试技术是在学生完成了无机化学,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后、继续学习的较为综合的专业基础课程。本课程大量使用了以往已经学过的知识。学生应及时复习和回顾相关内容,做到温故知新。
    2、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
       学生要充分包括利用网络资源、学习参考书在内的媒介进行自我学习,自我教育。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鼓励发展和延伸有关的知识和技能。
    3、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
       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,为了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,除平均每周完成3课时的课堂学习外,建议每周还要花2-4小时的课外学习。
    4、学生的上课、实验、讨论、答疑、提交作业(论文)、单元测试、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。
       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应认真做课堂笔记,并作课后复习,按时完成和提交课后作业练习,提前预习新课;学生之间应积极开展课堂内外的相关讨论,探讨疑难问题。鼓励教、学互动。鼓励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;学生的上课考勤,课后作业练习作为平时成绩,占总成绩30%;学生的期末考试定为闭卷考试,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%。
    5、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。
       本课程结束前1-2周内,按照学校统一安排,通过网上评教系统,回答调查问卷,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,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。
九、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
期末考试:70%;平时成绩:30%
	
		
			| 
				考核内容 | 
			
				评价标准及要求 | 
			
				权重 | 
		
		
			| 
				课堂考勤、讨论完成作业 | 
			
				未经同意缺课-2/次,不按时完成作业练习-2/次,(虽提交作业但没有按要求认真完成也可能扣分) | 
			
				30% | 
		
		
			| 
				期末考核 | 
			
				独立完成,作弊取消成绩 | 
			
				70% | 
		
		
			| 
				期末考试方式 | 
			
				开卷□    闭卷þ   课程论文□    实操□ | 
		
	
十、院(系)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
	
		
			
				  
				  
				我院(系)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,同意执行。 
				  
				  
				院(系)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:            日期:2013 年 9月 5 日 
				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