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
	
		
			| 
				课程名称: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 | 
			
				课程类别:必修课 □   选修课 √ | 
		
		
			| 
				总学时/周学时/学分:32/2/2 | 
			
				其中理论/实验(实训、讨论等)学时:32/0 | 
		
		
			| 
				授课时间:1-16 周 星期二1-2 节 | 
			
				授课地点:6A-504 | 
		
		
			| 
				开课单位:能源与化工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适用专业班级:2012级化工工艺1班 | 
		
		
			| 
				任课教师姓名:张刚 | 
			
				职称:讲师 | 
		
		
			| 
				联系电话:26882039 | 
			
				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 | 
		
		
			| 
				答疑时间、地点与方式:上课时间学生可自由提问;课后停留,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;平时可通过作业反馈、电话、E-mail联系答疑和讨论等。 | 
		
	
	 
二、课程简介
    《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》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,属工程学科。本课程将各种传质分离过程中的传质原理汇集于一章,加强了传质理论的阐述,从而使气体吸收、蒸馏、液-液萃取、固体物料的干燥、结晶、吸收与离子交换等分离过程具有雄厚的传质基础。
课程中除传统的传质单元操作外,增加了结晶、吸附与离子交换等操作,同时简要叙述了蒸馏中的节能途径、盐效应精馏、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化学萃取、膜分离等内容,反应了化工分离过程近代发展的新成果与新技术。
三、课程目标
    1、
知识与技能目标: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传质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,能够运用传质微分方程求解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问题。使学生掌握各种传质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构造及操作。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,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
    2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培养作为一个化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、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,为未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四、与前后课程的联系
    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完成了无机化学,大学化学,有机化学,化学反应工程,高等代数,具备相关知识。并通本课程学习,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做准备。
五、教材选用与参考书
    (1)夏  清,陈常贵。化工原理,天津:天津大学出版社,2005
    (2)蒋维钧等。化工原理,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5
    (3)W. L. McCabe, J. C. Smith.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, 6th ed. New York: McGraw. Hill Inc., 2001
.
 
六、课程进度表
	表1    理论教学进程表
	
		
			
				周 
				次 | 
			
				教学主题 | 
			
				要点与重点 | 
			
				要求 | 
			
				学时 | 
		
		
			| 
				1 | 
			
				绪论 | 
			
				分离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,相际传质过程与分离的关系,传质单元操作的主要类型及分离过程的分类方法 | 
			
				了解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2-4 | 
			
				传质过程基础 | 
			
				传质的基本概念和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及简化方法;能够运用传质微分方程求解分子扩散及对流传质问题 | 
			
				理解并掌握 | 
			
				6 | 
		
		
			| 
				5-7 | 
			
				气体吸收 | 
			
				气体吸收过程,气体吸收的平衡关系,理解气体吸收速率方程,会对低组分气体吸收进行计算。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6 | 
		
		
			| 
				8-10 | 
			
				蒸馏 | 
			
				蒸馏分离的特点,两组分溶液气液平衡,精通蒸馏的原理与操作流程,掌握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,了解间歇精馏、特殊精馏与多组分精馏的原理。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6 | 
		
		
			| 
				11 | 
			
				气液传质设备 | 
			
				板式塔的结构、类型与性能评价、流体力学性能与操作性能以及板式塔的设计;填料塔的结构与特点、类型及性能评价、流体力学性能与操作特性以及填料塔的设计。 | 
			
				了解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12-13 | 
			
				液-液萃取 | 
			
				液-液萃取的相平衡(杠杆规则、三角形相图、萃取剂的选择),液-液萃取过程的计算(单级萃取、多级错流萃取、多级逆流萃取),液-液萃取设备的类型与选择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4 | 
		
		
			| 
				14 | 
			
				固体物料的干燥 | 
			
				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,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,固体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(物料中的水分与干燥时间的计算),增湿与减湿 | 
			
				了解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15 | 
			
				其他传质与分离过程 | 
			
				介绍国内国际前沿的新型分离技术(膜分离,场分离以及离子交换)。 | 
			
				了解 | 
			
				2 | 
		
		
			| 
				16 | 
			
				复习 | 
			
				提出重点,全面复习,答疑 | 
			
				掌握 | 
			
				2 | 
		
	
 
七、教学方法
    1.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包括图片,视频等多媒体手段,图文并茂、生动讲授课本内容。
    2.重视学以致用,通过实例分析,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。
八、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
    1、学习本课程的方法、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。
       讲授、自学和讨论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:摒弃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方法,主要采用疑问激发式讲授、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。
    2、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
       学生要充分包括利用网络资源、学习参考书在内的媒介进行自我学习,自我教育。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鼓励发展和延伸有关的知识和技能。
    3、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
       为了完成学习目标,学生按约1: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(课外学时主要用于预习、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)。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最少为4小时:课内2小时,课外最少2小时。
    4、学生的上课、实验、讨论、答疑、提交作业、单元测试、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。
       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应认真做课堂笔记,并作课后复习,按时完成和提交课后作业练习,提前预习新课;学生之间应积极开展课堂内外的相关讨论,探讨疑难问题。鼓励教、学互动。鼓励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;学生的上课考勤,课后作业练习作为平时成绩,占总成绩30%;学生的期末考试定为闭卷考试,期末  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%。
    5、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。
       本课程结束前1-2周内,按照学校统一安排,通过网上评教系统,回答调查问卷,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,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。
九、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
期末考试:70%;平时成绩:30%
	
		
			| 
				考核内容 | 
			
				评价标准及要求 | 
			
				权重 | 
		
		
			| 
				课堂考勤、讨论完成作业 | 
			
				未经同意缺课-2/次,不按时完成作业练习-2/次,(虽提交作业但没有按要求认真完成也可能扣分) | 
			
				30% | 
		
		
			| 
				期末考核 | 
			
				独立完成,作弊取消成绩 | 
			
				70% | 
		
		
			| 
				期末考试方式 | 
			
				开卷□    闭卷þ   课程论文□    实操□ | 
		
	
十、院(系)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
	
		
			
				  
				  
				我院(系)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,同意执行。 
				  
				  
				院(系)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:            日期:2013 年 9月 10 日 
				  |